當前位置: 首頁 >> 量新風采

馬馳飛——深入科研的旅途

發布者: [發表時間]:2017-06-26 [來源]: [浏覽次數]:

個人簡介:

馬馳飛,中國計量大學08試點4班優秀畢業生,考取中國科學院碩士研究生;

在校期間曾獲浙江省普通高等學校優秀畢業生、中國計量學院優秀畢業生榮譽稱号,國家獎學金2次,中國計量學院一等獎學金6次,中國計量學院二等獎學金1次,中國計量學院學科成績優秀獎學金1次,中國計量學院課外科技活動獎學金2次。中國科學院大學一等獎學金;

2009年美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三等獎;

全國大學生數學競賽(浙江賽區)一等獎;

浙江省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二等獎;

浙江省大學生物理理論競賽二等獎;

浙江省大學生物理實驗競賽三等獎;

浙江省大學生高等數學競賽三等獎。

正文:

三年前從母校量院畢業後,似乎還沒有過足“學生瘾”的我選擇了讀研,三年後再次回到杭州這熟悉的城市,即将開始工作。翻開自己人生的新篇章之際,很榮幸能與大家分享這些年來些許體會。

我比較追求完美,總是喜歡面面俱到,這讓我獲得了知識的廣度,但同時也導緻了求知的深度有待提高。本科期間參加了大部分學科或科技競賽,這期間我規劃的思路主要是:大學前兩年專業知識不充足,可參加基礎學科競賽或數學建模等,這既是充實了課外生活,也對自己的課内學習有所鞏固;大三以後随着專業知識的積累可參加電子設計競賽或者學院老師的一些項目,項目不同于競賽,競賽涉及知識的範圍較大,但項目對知識有着更貼近實際的應用,對所學的理解更深刻,而且對于實際問題進行全面完整的研究,對自己的能力有更好的鍛煉。

然而看上去貌似獲獎多、手握萬金油的我在碩士一開始的時候就積極參與了大項目,内容也涉及到很多方面,原本以為足以勝任,但是這次這個“以為”卻有些“自以為是”了。由于内容涉及廣泛,而自己又習慣用各種角度對待問題。思考問題的方法并沒有過多的不合理,但解決問題的習慣卻出現了問題。過去遇到的問題由于難度較低,一般對于其中的每個點都可以用較短的時間解決,而後來出現的問題難度明顯增大,不能再要求短時間内就解決。由此出現了心理落差,于是總有一種比較急躁的感覺,在學習中就東學一會,覺得進展小,然後西學一點,當時感覺什麼都在學,但是回過頭來後發現依然沒有實質的進展,很難發現突破口,也總是發現不了其中的創新點。在一些挫折後我調整了自己的心态和方法,對于出現的有價值但一時解決不了的問題就記錄下來,并随即設定一個解決問題到什麼程度的目标,隻有完成了這個目标以後再去解決其他問題,在解決問題的時候必須要保證深度,當然同時不能因此放棄廣度,因為廣度有助于開拓視角,有時通過聯想能出現一些奇思妙想的方法。當我深入學習研究發現的問題後,突然發現原本看上去毫無創新點的問題也可以發現很多值得研究的創新點,很多東西就是這樣,一開始學的時候覺得沒什麼問題,學得越深,問題也越多,随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鍛煉自己的能力。

在考研院校的選擇上,我當時毅然決然地選擇了中科院研究所,三年以後的今天,我很慶幸當年的這個決定。研究所的項目往往很多,很多研究所有充足的資金保證,保障了鍛煉能力的機會多多,但是有些時候接的課題比一定是自己最感興趣的。高校在課題選擇上可能會開放一些,但由于有些學校經費不足,很多研究隻能停留在仿真階段。當然以上所述并不絕對如此,會根據不同的研究所或高校有所變化,因此在考研之前需要多查資料,多去了解。

關于碩士階段以後的規劃,在研二的時候,我經曆了一次關于學業規劃的巨大轉變。從進入本科開始,我就開始計劃讀博。研二過年後就将開始轉博申請和答辯,就在那年的寒假跟父母和哥哥讨論了以後,想法出現了一些轉變。當時我決心轉博的原因,首先是出于對科研的向往;第二方面的原因是我已經為讀博準備了很久,從大學裡面的專業選擇,到研究生的學校選擇和課題的選擇,甚至直到研二上學期的時候也未曾想過将來不讀博是個什麼樣子。但考慮再三,我否定了上面的考量依據,首先通過研究生階段,比起抽象的理論研究,我更偏向于實際的帶有工程性質的項目,而博士的重點更偏重理論,外加我所在的團隊在我的課題内容範圍内的技術積累并不多,因此在博士階段要想作出有深度的研究和創新難度較大。第二,當我在一個時間做的決定,并不完全取決于我曾經付出過多少,而是取決于我将來能從這個決定獲得多少,以及我還需要為這個決定付出多少,簡言之就是将來做事的性價比勝過曾經的付出。第三則是從就業出發,我喜歡的技術性工作主要在事業單位和企業單位中,其中事業單位有高校、研究所等,高校老師現在大多要求必須是博士(一般隻有博士才能完成上課的任務),同時一般每個考評周期都有科研、論文的要求,随着海歸博士的增加,目前有個趨勢就是有海歸留洋經曆的優勢會擴大,而我既不是海歸,對于所做課題也很難出高層次的論文,因此轉博并任職高校這條路排除。對于研究所,一般要求碩士以上,碩士作為員工完成項目,發展空間有限,博士則更多的會帶學生,争取、管理和統領項目,但中科院的研究所對本科背景是有要求,即不管最高學曆,本科至少是985和少數頂尖的211,其他研究所對讀博期間的本科背景、論文也都有較高要求,因此轉博進研究所也被排除。企業根據員工的學曆委以重要性不盡相同的任務,碩士生和本科生歸為一類,主要完成工程性工作,博士歸為一類,主要完成理論創新與突破、市場前沿與技術研究,包括核心算法等内容,但企業對博士的需求量很小,就業難度也很大。在企業中雖然競争比較激烈,但壓力迫使自己能夠更快速地提高,其工程性質的實際項目正是我所喜歡的,保質、保量地完成技術創新和實踐,實在是一種樂趣,因此對我而言,最終放棄了轉博,碩士畢業後就業于企業。在求職的過程中由于我的項目經曆比較豐富,因此總體較為順利,這裡希望大家,平時不僅要考證、競賽和參加項目,也要注意自己的學業成績,很多就業後還需要大量的學習,這時公司判斷一個應聘者是否值得培養就在于其學習能力,通過什麼體現呢?就是在校學習成績——競賽項目體現的是過去的已經達到的能力,而成績體現的則是未來能力能夠達到的高度。

在這裡我必須得就我們的本科背景補充下想法,這個一般事業單位看得更多,甚至作為必備條件,對已這一事實,我覺得大家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看待:第一,充分理解,本科是高等教育中唯一進行完整的體系化教育的階段,對一個人的整個知識構架影響很大,對于個人,學校不是決定因素,但在單位未對一個人進行深入了解的情況下,錄用一個985大學的學生更有可能勝任崗位;第二,大可不必自卑,對于個人在大學的學習,修行完全在自己,我見過很多我們學校出來的同學,能力并不遜色與985院校,到了工作崗位後,學曆神馬的都是浮雲,能力才是真金,是金子一定會發光!其實我一直很感謝母校給我的一切,在計量的四年時間,我學會了很多技能,讓我在中科大的學位課期間依然能表現得比較好,在計量有很多學習機會,就看自己能否把握住。

最近這段時間我正在作入職培訓,時間不多,逢書草草,隻想把自己的一些想法跟大家做一個分享,并不一定正确,給大家做點參考,希望有所啟發就好。最後,我想說,每個人的情況都不同,因此,沒有最好的選擇,隻有一條适合自己的路——隻要走這條路的時候,能夠注視着前方,并督促自己不斷前進!

Baidu
sogou